1.作动词,译为“认为”。 例:皆以美与徐公 2.作副词,译为“已经”。 例:固以怪之矣 *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,后面如果接宾语,它只能作意动用法。 *能够用“很、十分、非常”修饰的词除了形容词外,还可以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。 3.作名词,译为“原因”。 例:古人秉烛夜游,良有以也 4.作连词: A.表目的、结果,译为“来”; B.表原因,译为“因为”; C.表修饰,译为“地”; D.表承接,相当于“而”; E.表并列或递进,译为“又、并且”。 5.作介词: A.引进工具,译为“用、拿”; B.表方式、方法,译为“用…

2008年7月18日 805点热度 2人点赞 几二木 阅读全文

1.在否定句中,代词作宾语,一般放在动词前。 例:忌不自信 例:古之人不余欺也 例:莫我肯顾 2.在疑问句中,用疑问代词“何、安、谁、孰、胡、焉、曷”作宾语时,一般放在动词之前。如果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,它一般放在介词的前面。 例:沛公安在 例:吾谁与归 例:何以战 3.用“之、是”作宾语前置的标志。 为了强调宾语,文言文中可以把宾语移到动词前,并在提前了的宾语后加“之、是”做宾语前置的标志。 例:何功之有哉 例:惟利是图 4.有的文言文句式为了表示强调,特意在宾语前加“唯”,组成“唯……是……、唯……之……”。…

2008年7月18日 828点热度 0人点赞 几二木 阅读全文

在古代汉语中,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。 1.用副词“乃、为、即、皆、本、必、亦、诚、则”来修饰位于表判断。 例: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例:环滁皆山也 2.用“非”表否定判断,“非”是副词。 例:吾非文人雅士 3.用“是”作判断词,“是”作判断词是从汉代以后出现的。 例:臣是凡人 4.主语后用“者”表停顿,谓语后用“也”表判断。 ……者,……也。 例:臣之所好者,道也 5.主语后不用“者”,只在谓语后用“也”。 ……,……也。 例:梁,吾仇也 6.在句末连用语气词。 ……者也 7.“者、也”都不用…

2008年7月17日 781点热度 0人点赞 几二木 阅读全文

落寞情窥心,有的,也只能是不解的怨结。 芙晓梦揽月,想的,还不过为空去的惆怅。 奈,循山径,多曲途通株,九转十弯,未必得柳暗花明一处。 若失,实失,失多,量思几何? 多浅辄空泛,济不开早,以逾青江之机。 苦深莫无述,忧思起后,更鞭黄龙之心。 湛天无暇浮云伴,枯木才僵花点妆。 故国依旧人不再,余痕空承风雨霜。 泰山拔地欲天起,而得迷雾拂残璃。 忧情泛海惹天笑,谁人知我碧底伤。

2008年4月4日 812点热度 0人点赞 几二木 阅读全文

清清江漓浅中贝,蹒跚金足起一身。 澈澈莹珠一滴欲,点泛彩心催人惊。 万点堕水寻无处,痴目相随影也追。 纵有毅气动日月,岂取能辨泪或晶? 【意境】 那清清的江水中,几片小巧的贝壳正躺在浅岸,享受着温柔的日光。天际,一翔孤鸿缓缓盘下,轻盈柔婉而忧伤,终于踏入江中。一步一个,他踏过,那青白的小贝,一步一个,踏了过去。于是,那激扬的水花,毫不犹豫的,纷纷跃上了他的面庞、背夹,如同一场甘露,沐浴着他。 清澈晶莹的小水珠,抚过他的羽毛,便从那羽的尽端,默默地,滑落。在空中,映出日光的彩霞,世间的美好,情思的绚烂。坠入水中,又激…

2008年4月3日 827点热度 0人点赞 几二木 阅读全文

夜幕倾下如丝覆,万点星晨闪若针。 不知布履谁人破,奈何未见月圆深?

2008年4月3日 794点热度 0人点赞 几二木 阅读全文

倚兰窗,寄孤伤,忧游闲人,无处诉真情。非提龙泉剑,处何皆为春,惟有天地相似宽,不意在人间。 莫言别,轻留惶,岸芷汀兰,总是花外香。不流心中泪,不卸强颜装,只等心底一丝恨,从此离人旁。

2008年2月3日 835点热度 0人点赞 几二木 阅读全文

一季冬雪飞尽,二度春风再起。三四处闲愁,五六点思绪,七八载阑珊不尽。九十寒窗,谁听见雨声凄凉。

2008年2月2日 805点热度 0人点赞 几二木 阅读全文

《汉语大辞典》释义:【发微】1.阐发微妙之处。 2.常用作书名或篇名﹐指对某一事理精蕴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。 今天就遇到一件事,发掘出它的深意,考虑到所以发微的缘由,所以把这篇文章命名为《小插头发微》。 前因后果就懒得赘述了,直接捡重要的说好了。 在一个冷嗖嗖的早上,身着厚衣,顶着黎明前黑暗的我,迈着跨世纪的脚步,向着教室大踏步的走去,终于早早的到达了……(好像不是叙述的重点)由于某种原因要把某个插头插到某个插座里的重任砸到我的身上……(这是现代版的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吗?) 下面就是重点的开始了: 【特写一】班…

2007年11月18日 838点热度 0人点赞 几二木 阅读全文

《汉语大辞典》解释:【刹那】梵语的音译。古印度最小的计时单位,本指妇女纺绩一寻线所用的时间,但一般用来表示时间之极短者,如一瞬间。【瞬间】一眨眼之间。形容极短的时间:海上忽然起了大风,瞬间波浪翻腾。 那么,瞬间和刹那究竟哪个长,哪个短呢? 梵《僧智律》载:一刹那者为一念,二十念为一瞬,二十瞬为一弹指,二十弹指为一罗预,二十罗预为一须臾,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。 通过计算可得:一须臾 = 0.8小时 = 48分钟 一罗预 = 2.4分钟 = 144秒 一弹指 = 7.2秒 一瞬间 = 0.36秒 一念(一刹那)= 0.0…

2007年11月17日 933点热度 1人点赞 几二木 阅读全文
123456